繼今年年初之后,紐約期價與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差距再次拉大。據卓創資訊統計,8月2日布倫特原油結算價比紐約期價高出22.67美元/桶,創出歷史高價差。
“這實際上體現了國際油價暴跌,國內油價卻未受影響的重要原因!币晃粰C構分析師曾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眾多機構的統計中,往往都是計算布倫特、迪拜和辛塔三地的原油加權平均價,而沒有將紐約期價計算在內,因而國內油價在表觀感受上往往滯后于國際油價!
據國內能源資訊機構息旺能源統計,截至8月5日,以4月6日為基準價,布倫特、迪拜和辛沉降觀測點塔三地的加權平均變化率為正的2.62%,比前一交易日再次提升0.3個百分點,距離上調國內汽、柴油價格4%的“紅線”已不足1.5%。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此前預計,如布倫特油價維持在120美元/桶且保持多日,那么三地原油均價變化率將鐵定破4%,國家就有可能進行調價。但中宇資訊的一份公開報告卻指出,“因美股及美指走勢均對油價走勢產生不利影響,油價的弱勢震蕩局面將在本周繼續上演,三地油價變化率短期內達到4%的可能性還不大!
實際上,自今年4月6日進行油價調整后,國內汽、柴油價格又有了4個月“休眠期”,尤其是近期國際油價下跌而國內油價沒有變化更是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不滿。一個鮮明的對比是,近日媒體報道稱,與市場完全接軌的中國香港地區,自4月以來,已分別于5月9日和7月2日下調了汽油價格,隨后又在7月27日上調汽油價格。該地區的調價頻率遠超國內的汽、柴油調價頻率。
對此,諸多專家均將矛頭再次指向了成品油定價機制,認為22天和4%的必要條件不能完全反映目前國際市場的真實行情。新華社則援引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的話稱,“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除了參照布倫特等原油進口地的國際基準油價,也應將紐約期價列入參照指標體系,相當于把金融市場對油價的影響也考慮進去。”
讓消費者不解的是,在國際油價下跌的同時,國內部分加油站的降價促銷也停止了,原因是汽、柴油價的批發價重新開始上漲。掃地機日前有消息稱,“九江、南昌等地的石油公司已將柴油產品批發價連續5日從8400元/噸推高至8505元/噸,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江西高批發價!倍饲埃綎|、廣東等地的汽、柴油批發價曾一路下滑,跌幅甚至曾超過10%。